经济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春节已过,崭新的2023年在立春后开始了运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乡村振兴工作的计划建设也愈加重要。如何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发展结果得到最优化体现是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村庄发展中再次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汤阴县古贤村通过‘合作社+农户’发展的提议,鼓励村民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6亩立体草莓种植基地。据古贤村党支部书记、基地负责人王新红介绍道,该草莓基地采用立体草莓种植模式,种出的草莓品质好、无公害,还节水省力、采摘方便。恰逢当时的第一茬草莓正好在春节前上市,价格很好,经济效益也不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种植经济的发展。
距离古贤村二三十公里的汤阴县宜沟镇向阳庄村积极打造300亩高标准育苗基地和50亩蔬菜大棚,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户不用投资就能在家门口种大棚的愿望,降低农户风险,带动农户增收。
汤阴县立足实际,依托“政府引导、村集体运作、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引导鼓励各类资金、资源入股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51家,吸纳带动农户3万户。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的村占比达到100%,在50万元以上的有22个,占比31.5%。发展的方向是向前,发展的力量要多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乡村发展也会愈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