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1年8月7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女社长、农家妇女呼秀林正在展示刚刨出来的黄心、早熟的春红薯——“呼家堰”小香薯,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
当天是辛丑年六月廿九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秋”。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农民在万佛山脚下的农田里辛勤劳动,收获初秋果实。
2017年,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2018年,合作社响应当地政府环保号召,在原有的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在林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合作社引进了生长周期短的鲜食小香薯新品种,并采用地膜覆盖、滴灌等新技术进行种植管理,成效显著,小香薯亩产达5000多斤。
“你别看它长得小,味道却比普通红薯好,皮薄,无筋,香甜,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呼秀林谈起自己的小香薯滔滔不绝,“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农药、化肥,用的全部是养殖场猪粪沤制发酵的有机肥,是真正的绿色生态食品。”一亩地合作社种植的小香薯在乔家屯附近的三里五村成了“网红”。2019年6月份,合作社成功注册“呼家堰”商标,小香薯真正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2021年8月7日下午,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女社长、农家妇女呼秀林正在展示刚刨出来的黄心、早熟的春红薯——“呼家堰”小香薯。
2021年8月7日下午,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山脚下收获初春时节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的红薯地里刨红薯。
2021年8月7日下午,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在整理、分拣刚刚挖出来的黄心、早熟的小香薯(中国甘薯专家池庆军推荐的春红薯)。
2021年8月7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对挖出来晾晒三天以上的“呼家堰”小香薯进行精细包装,以发往北京、天津等地。
2021年8月7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女社长呼秀林和丈夫呼红吉正在对包装好的“呼家堰”山地鲜薯装入三轮车,去货运公司办理物流手续。
2021年8月7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西万佛山脚下,郁郁葱葱的红薯地里,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员正在采摘新鲜的红薯叶。
2021年8月7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西万佛山脚下,郁郁葱葱的红薯地里,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长呼秀林、社员李红艳、徐江丽正在展示刚采摘的鲜红薯叶。
2021年8月7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西,一亩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家妇女呼秀林在地头售卖新鲜的“呼家堰”红薯。
2019年6月21日,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乔家屯村一亩地种养殖农民合作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的“呼家堰”注册商标获得批复。从此,乔家屯小香薯有了自己的“名分”。(记者任科 毕兴世 )